古代的黄帝陵为什么又被称作“桥陵”?

古代的黄帝陵为什么又被称作“桥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传说,黄帝活了118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条黄龙从天而降,并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让我带你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跨上了龙背,黎民百姓闻讯后从四面八方赶来,抓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但黄龙最终还是将黄帝带走了。人们便将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陵因山得名,故又称作桥陵。清人顾祖禹在其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黄帝陵在汉武帝时就已存在,唐宋以来,历朝历代均对其进行过整修和添土,并成为历代王朝进行国家大祭的场所。到达陵冢之前,需要经过一段登陵道,登陵道由陵道和神道两部分组成,全部采用花岗岩条石铺筑,陵道采用形断而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构建,共229级。陵道尽头步入陵园区,区内主要建筑和景点有汉武仙台、黄帝浮雕像、轩辕庙、黄帝手植柏、诚心亭、挂甲柏和历代碑石等。黄帝陵前区气势恢宏,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鹅卵石铺就,寓意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54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