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马虎虎的人被叫做“马大哈”?“马大哈”说法的来历?

马三立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有《买猴儿》、《逗你玩》、《相面》等。200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八十九岁。时世前曾留遗笔云:

弟兄十二我行七,推倒四六二十一。祖传秘方太找乐,东北买猴乐不疲。包罗万象西江月,入木三分开会迷。老叟从艺八十载,江湖笑面写传奇。

为什么那些马马虎虎的人要被叫做“马大哈”呢?

其实,“马大哈”源自相声界泰斗马三立老师的相声《买猴儿》。

《买猴儿》讲了这样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说有一个差不多先生名叫马大哈,办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尽管当了领导,他依然因循陋习。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马大哈先生的领导及下属都和他犯一个毛病,什么事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就过去了。

话说有一天,马大哈下了个公告,意思是说公司没货了,请上级批准到天津市东北角买五十箱猴牌肥皂回来。马大哈于是向上级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写到:“到东北买猴50只。”上级接到申请,心想,这人办事我们放心,于是看都没看就批了。

领导的决策自然有他的道理,就算下属觉得再不合逻辑,也得全力执行。只是这猴子确实不好买,怎么说猴子现在也是国家的保护动物,哪能说让你买就能买得到。经过多方洽谈,又历经了一系列手续,50只猴子终于采购齐了。

当采购员将50只猴子带回百货公司的时候,全公司都热闹了起来。为了制伏这50只猴子,百货公司乱作一团,上演了一场笑料百出的闹剧。

相声一经播出,人们立即在生活中找到了形形色色的“马大哈”。于是,那些事事无所谓、差不多就行、丢三落四、马马虎虎的人便被称为“马大哈”。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5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