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部阿含之一的《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是汉文大藏经中所存在的四部阿含之一,共22卷。由后秦佛陀舍与竺佛念所译。

经由30部不同主题的经典汇集而成。由于这些经典在阿含经中属篇幅较长的经,所以把它们的汇集称作《长阿含经》。学术界一般认为汉译《长阿含经》是印度佛教法藏部的传本。现该经的梵文原本已佚,近代以来曾在中亚发现若干梵文残片。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大藏经的《长部尼伽耶》大体相应,略有异同。一般认为汉译本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列在一起,而南传本则更多地保留了这些经文先后形成的原来次序。

《长阿含经》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以数字顺序排列叙述。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禅、五蕴等。

2.叙述释迦牟尼及其直传弟子们的传教活动。

3.叙述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4.驳斥外道,包括婆罗门教及当时影响较大的“六师外道”的理论。

《长阿含》中有些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的言行。如《游行经》。记述了释迦牟尼临涅 前怎样从王舍城前往舍卫城,途中经过哪些地方,说了些什么法,其后怎么来到拘尸那迦,在两棵未罗树间涅。其后怎么火化,八分舍利等等。如果舍弃其中一些神话的因素,基本可以看作是释迦牟尼逝世这一事件的实录。

《长阿含》中不少经典反映了释迦牟尼平时是怎样说法的。如《种德经》记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瞻婆城有一个婆罗门,名叫“种德”。他自诩血统纯正,学识丰富,平日很傲慢。有一次,释迦牟尼来到瞻婆城,种德前去拜访他。释迦牟尼凭借神通知道种德心中想些什么,就故意问他:“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种德回答:“应该具备五个条件。

首先,必须要有纯正的血统;其次要有丰富的知识;第三要五官端正;第四要严格遵守所有的戒律;第五要智慧通达。”释迦牟尼听后,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啊!不过,如果从你的条件中减掉一条,行不行呢?”种德想了想说:“可以取掉第一条,余下的四条就够了。”释迦牟尼说:“是啊!是啊!不过,能不能再减掉一条呢?”种德考虑了一会,说:“如果他五官端正,智慧通达,持戒具足,也就可算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了。”释迦牟尼笑着说:“你说得太好了。不过,能不能再减掉一条呢?”种德考虑再三,狠了狠心,说:“那么五官端正这一条也可以减掉。”

这时,旁听的许多婆罗门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怎么能行呢?种德说:“你们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外甥,名叫摩纳。他长得很漂亮,学识丰富,无所不晓,出身也好。可他平日杀生、偷盗、奸淫,无所不作。说谎骗人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人也能算是真正的婆罗门吗?由此看来,前三条都是用不着的。”释迦牟尼说:“你说得太好了。那么,能不能再减掉一条呢?”种德考虑再三,断然地说:“不!不行了。因为持戒与智慧密切相关,缺一不可。”释迦牟尼说:“善哉!善哉!只有坚守戒律,人才能增长智慧;同时,正因为具备了智慧,人才能坚守戒律。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就好比人的左右两手,互相搓洗,才能搓洗干净。所以我要求比丘必须具备戒、慧这两条。”

这个故事的目的虽然是强调戒律、智慧两者的重要性(后来小乘佛教主张修行主要靠戒律、禅定、智慧三种方法),但从中可以看出以种德为代表的婆罗门的是非评判标准,这代表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释迦牟尼是如何循循善诱,善于因势利导来传道说法。

《长阿含》的不少经典还反映了释迦牟尼反对婆罗门教的立场。《长阿含》是研究初期佛教、部派佛教及当时印度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6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