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从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至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在河北承德先后建成十一组藏传佛寺,现存八座,即溥仁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殊象寺和须弥福寿之庙。因其位于北京和长城外,故称外八庙。
外八庙建筑雄伟壮观,吸收了清代疆域内著名建筑的特点,融合汉、藏、蒙等民族建筑上的成功经验于一体,创造出一大批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精品。例如,普宁寺建筑仿照西藏桑耶寺特点,以曼荼罗闻名于世。其大乘之阁内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木雕像,高逾22米,堪称国内第一。普陀宗乘之庙规模最大,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样式仿照布达拉宫,其大红台利用山势修建,曲折错落,并在藏族寺院基础上,加上若干汉族建筑的手法,显得雄壮而活泼。须弥福寿之庙是为接待六世班禅来京朝觐祝寿而修建的,样式模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普乐寺旭光阁作重檐圆顶,下承两层高台,周置八座琉璃小塔,和谐中寓变化。
部分寺院附有园林建筑,利用自然山势加以人工点缀,用以衬托立体建筑,给雄伟严整的建筑增添了生趣。外八庙建筑豪华,文物资料丰富,它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政治活动的中心。清康熙、乾隆、嘉庆诸帝经常在此接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王公贵族或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