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佛教绘画有何艺术成就?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舒城人(今属安徽境内),北宋时期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西方宗教画里不食人间烟火、目光呆滞的神灵形象形成强烈对照。是中国佛教绘画发展的重要标志。

李公麟自号龙眠居士,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多有交往。《宋史·本传》说他“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疑识。”《宣和画谱》说他“文章有建安风格,书体则如晋、宋间人。画则追顾、陆。至于辨钟鼎古器,博闻强记,学识无以伦比”。李公麟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画家,尤其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作画多用白描,笔法如行云流水,全凭墨笔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形神兼备,在汲取历代流派之长的基础上,敢于独创。他创作勤奋,一生作品数量惊人,仅《宣和画谱》记载的宫廷收藏画就有一百零七件之多。他的创作题材范围也极为广泛。从人物故事、佛道仙鬼、鞍马走兽、山水馆阁、仕女人物,到花卉翎毛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据载有《大梵天像》、《维摩演教图》、《释迦佛像》、《亲近菩萨像》、《金刚经相》、《祖师传法授衣图》、《醉僧图》、《五马图》、《免胄图》等,传世作品有《五马图》、《免胄图》、《维摩演教图》等。其中《维摩演教图》是历来为美术家推崇的一幅佳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维摩演教图》描绘维摩诘居士向文殊师利宣扬大乘教义的情景。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画中二十一个人物,衣履服饰、长纱飘带,相互穿插得疏密有致,繁而不乱,且每个人物均生动而个性洋溢。尤其对维摩诘形象的塑造甚为成功。画中的维摩诘呈三角形坐姿,左手按在椅子的扶手上,显得稳健而自信,半侧的头部与微举的右手相呼应,似乎正在振振有词地说教,表现出他能言善辩的才能。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加上白白的长髯,更显得老成持重,智慧蕴蓄。通过对维摩诘外貌细节的刻画,把一个封建社会后期富有文化修养和思辨能力而意态慵懒、若有所思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从这幅佛教绘画中,可以看到李公麟高超的白描技巧,不着颜色,完全用墨线勾描物象的画法。这种画法,唐代的吴道子已运用过,但在当时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到了李公麟手里,才充分发挥了传统绘画线条的作用,创造了“扫去粉黛,淡毫轻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白描”画法,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李公麟十分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形象,《维摩演教图》中的人物形象,均来自现实生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22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