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圣德太子(厩户皇子)的改革成效如何?

圣德太子改革成效如何?

592年,日本推古天皇(592—628)即位。翌年,即593年(推古天皇元年),推古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任命他为摄政王。后来世人称厩户皇子为圣德太子(574—622)。

圣德太子摄政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隋朝;朝鲜半岛上新罗强大起来,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这些国际形势引起圣德太子的极大注意。他接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来挽救社会危机。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儒学和佛教;制定“冠位十二阶”,取消世袭爵位,以十二种爵阶区别官位的高低;604年4月,圣德太子颁布宪法17条,规定尊卑地位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国家的一统和皇权至上。

圣德太子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氏姓贵族的势力,在贵族中间打下了皇权思想的烙印,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圣德太子还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给中小贵族授予冠位等形式,培养和拉拢人才。但圣德太子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冠位制是在没有废除氏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仅在畿内及其周边地区的中下级贵族中实行。17条宪法作为训诫,只能起到教化作用,没有更大的约束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04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