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书画用纸都称“宣纸”?历史上宣纸的由来?

为什么书画用纸都称“宣纸”?历史上宣纸的由来?

东汉初年,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用树皮、麻作原料,以草木灰水制浆,采用煮、捣、抄等方法制造出了适于书写的“蔡侯纸”。

传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由于他所珍藏的蔡伦画像年久损坏,便试图改进蔡伦的技术,造出更耐用的纸以修复画像。一日,他在山中看到一些倒在溪边的檀树,由于天气炎热,年深日久浸泡在水中的檀树开始腐烂,露出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以檀树皮为原料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精妙绝伦的纸,这便是“宣纸”的前身。

“宣纸”在《历代名画记》中被认为是最好的书画用纸。这说明,在唐代宣纸已经普及并广泛用于书画创作。在当时纸的种类繁多,其他的还有益州的“黄白麻纸”,黄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等,其中尤以“宣纸”最为精美。

为什么称之为“宣纸”呢?原来当时的产地宣州、池州、徽州、泾县都是归宣州府管辖的,因此以地名命名为“宣纸”。这种纸以稻草、檀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细密柔韧,具有“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滑”的特点,被文人、画家争相购藏。至今泾县地区仍是造纸中心,经过不断改进产生了熟宣、半熟宣、生宣,不同的宣纸类型可以产生不同的墨色效果。宣纸具有不变色、储存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成为文房四宝中不可或缺的一宝。随着“宣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以后用竹纸、麻纸、皮纸等不同材料,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机器、手工)生产的书画用纸也都称为“宣纸”。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98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