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黄河为什么是一片滩涂?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狩猎路过济南,登上济南城楼向北远眺,黄河沿岸的风光尽收眼底,高耸入云、状如莲花的就是华不注山,而华不注山的西面则是平圆迤逦如屏障的鹊山。
见此情景,乾隆帝想到了藏于宫中的元代画家赵孟頫所绘《鹊华秋色图》,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对照原作,乾隆帝细细品味,赵孟頫用线流畅圆润、用色古雅沉着,渔夫、牧人或游走于丛林,或漂泊于芦荡,鹊、华二山被描绘得自然而有新意,与真实的景致相差不大。画面中除了两座奇特的山,还描绘了大片的滩涂,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河逶迤而行,消失在视平线。
画中这条小河就是今天的黄河。
为何图中的河流与今天的黄河看上去大相径庭?
早在元代,黄河主要经开封南流绕过山东半岛,由江苏北部入海。那么,鹊、华二山之间的黄河又是怎样产生的?原来,南宋建炎二年(1128),留守东京的抗金将领故意使黄河决口,以阻止金兵南下,决口的黄河冲出数条支流,鹊、华二山之间的这条河道便为其中之一。此后,鹊、华二山间的河道就成了黄河的支流。由于长时间的河底泥沙淤积,河水流速变缓,到了赵孟 在济南做官时,这里已是大片湖泊沼泽,一片江南景象。明弘治八年(1495)至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鹊、华支流之前,黄河皆是单股由淮河入海,鹊、华支流完全废弃,再没有大片的湖泊沼泽,所以说《鹊华秋色图》的景象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元初的黄河古道沿岸风貌,也体现出赵孟頫高超的绘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