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泥人张”去看戏时袖子里还藏着泥?

为什么“泥人张”去看戏时袖子里还藏着泥?

在100多年前的天津大戏台,有一次正上演着京剧名角余三胜的好戏,大家都专心地欣赏着舞台上的表演。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揣着块泥去看戏,一边看一边在宽大的袖子里捏泥巴,等到戏唱完了,他从袖筒里掏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余老板”。看到的人都惊叹:“神了,神了,只比真人少了一口气!”这个玩泥巴的青年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泥塑艺术家“泥人张”—张明山。今天的雕塑家都是在工作室里创造雕塑作品,为什么张明山带块泥巴去戏院捏泥人呢?

这要从张明山的作品中寻找答案。张明山创造的泥人,有的是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的是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还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寻常人,他的泥人不仅形象真实,而且性格鲜明,更重要的是张明山还非常注意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当时,民间有许多人为余三胜塑像,但是他们都是脸谱化地表现“余老板”,有人甚至在京剧脸谱上画三笔就代表余三胜。只有张明山注重表现余三胜真实的形象和神态,以至于连余三胜自己看了都说像。张明山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生动传神的雕塑作品,是因为他对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中国古代画家在创作肖像前,先要观察对象,在嬉笑怒骂中发现其真性情。传神是艺术表现的重点,张明山也继承了这种传统,所以他连看戏时都带着泥巴,以便随时随地地记录下观察到的点滴。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81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