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将军”是我们对于古代军队统帅的称呼。他的职责就是战时带兵打仗,保卫王朝政权。“强将手下无弱兵”,一名将军会对他统领的军队的作战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受到手下将士的拥护。但是“将军”这种对于军队统帅的称呼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春秋时期,“将军”这种称呼才出现。
在春秋之前,军队的长官被称为“司马”。当时的周天子有六支军队,而各诸侯国的军队则不可以超过三支,这样是为了让诸侯国的实力不足以和周天子相抗衡。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各诸侯国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大量招募士兵。士兵的实际数量很快就超过了正常编制下三支军队的士兵数量,于是他们就在三军之外另设了扩充军。三军的统帅称为三卿,而扩充军的统帅由于不属于正常编制,不能与他们有一样的称呼,所以诸侯王就称他们为“将军”,即统率军队的意思。后来,将军逐步演变成了所有军事统帅的称呼。
将军是可以分级别的,起初一个将军统领一支军队,但到后来为了统一指挥,一个将军就可以统领多支军队了。这样的将军被称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