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钱塘江大桥为何刚建成就要被炸毁

历史上的钱塘江大桥为何刚建成就要被炸毁

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桥,屹立在波涛汹涌的钱塘江上,作为那个时代自立自强的见证,足以激发我们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历史也使国人永生难忘。

公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大桥尚未通车,茅以升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公元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仅3个月后,上海沦陷,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深明大义的茅以升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然后流着眼泪,把大桥的致命点一一标出,并亲自把100多根炸药引线接好。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炸桥命令。炸桥前,茅以升曾赋诗一首:“徒地风云突变色,挥泪炸桥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这首诗流露出茅以升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是诗眼,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把“钱塘江桥”四个字联系起来,就能知道个中原因了。因为这四个字在五行之中,正好对应了金、土、水、木,只缺少了火。

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建成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建成后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在1946年得以实现,抗战胜利后,钱塘江大桥被修复,成为浙赣线上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17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