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华山公园里为什么会有三藏塔

南京九华山公园里为什么会有三藏塔

九华山公园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内西侧,因山南小九华洞而名,北临玄武湖,东接龙广山(即富贵山),与钟山形断脉连,山形狭长,顶呈平行,状如覆舟,古称“覆舟山”,曾是六朝皇家御园。其后曾改名“真武山”(因其临真武湖,即玄武湖)“龙山”“玄武山”等。又因山南山麓建有小九华寺,遂亦名“小九华山”,简称“九华山”。

南朝时,覆舟山香火鼎盛,除小九华寺外,山下曾建有青园寺、法轮寺、青园尼寺。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高僧竺道生来青园寺居住、修行。其年夏雷震寺中佛殿龙升于天,光照西壁,青园寺遂改为“龙光寺”。时人叹息:“龙既已去,生必行矣。”

由于覆舟山地理环境优越,早在东晋时期就在山南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皇家建筑——北郊坛,辟有药圃,种植芍药供宫迁用药。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年间,将药园垒、西池、北郊坛合并,辟为乐游苑,成为六朝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

南朝时期,一些文人和贵族曾禊饮于乐游苑,著名文人鲍照、颜延之、谢灵运、范晔、沈约,以及唐代的大诗人李白等曾在此赏景,留下了绮丽的诗篇。“息雨清上郊,开云照中悬。游轩越丹居,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追焱起流宴。抵苑含灵群,岩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醴洽深恩遍。”鲍照的这首《侍宴覆舟山诗》,便是当时皇家园林内歌舞宴乐的写照。此外,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曾在乐游苑内装置过精巧实用的水碓磨,创制了使用机械开动的“日行千里车”,改造了古代的指南车。

也因为覆舟山地理位置重要,西边紧邻皇宫,东面是战略要地龙尾坡(今富贵山),同为宫城屏障,军事要隘,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这一带曾发生过数次重大战役,有苏峻之乱、桓玄篡晋、侯景之乱,以及隋兵渡江伐陈。作为皇家园林的乐游苑在战乱中遭遇焚毁。

隋唐宋元以降,覆舟山风光不再,昔时的胜景,成了人们谈论、追忆的话题。

民国时期,九华山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42年初冬,日本侵略者在雨花台大报恩寺三藏塔遗址挖到一石函,记载了唐代高僧玄奘顶骨舍利来南京安葬的经过。日军想占为己有,在南京人民的抗议下,日军将玄奘部分舍利归还给南京人民,1943年年底,汪伪政府在九华山上建了一座砖塔,供奉玄奘的顶骨舍利,得名“三藏塔”。

历史变迁,到了1949年前后,九华山已是一片凋零,“楼台荒废难留客,林木飘零不禁樵”。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在九华山上广植树木,1956年辟为九华山公园。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14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