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养心亭的来历

重庆合川养心亭的来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全文不过百余字,但却真切生动地描述出莲花清白高洁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因而成为后世文人众口相传的名篇。其实,在学界还流传着一篇短文《养心亭记》,这篇比《爱莲说》更为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哲学思想,而养心亭就在重庆的合川。

合川因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保卫战而闻名中外,但在北宋时此地被称为合州。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周敦颐出任合州通判,自此合州的历史上迎来了光彩的一页。当时合州虽达万户,但全州竟然没有一个州学。周敦颐到任后,便想以兴学办校来改变当地落后的文化状况。他找到了当地名绅张宗范。

张宗范与其共商州学事宜时,很是钦佩周敦颐的人品和学识,于是慨然允诺将自己的私家花园捐于州府,周敦颐便在此开坛授学,并延请天下名士前来讲学。一时间,合州学子慕名求学,合州学风蔚然大盛。张宗范也因此而广受赞誉。为答谢周敦颐,他将自己后花园中小山起名为“学士山”,并在山顶修建一八角亭,请周敦颐题名。周于是挥毫将此亭题名为“养心亭”,并说:“人,贵在养心也。”同时理学名篇《养心亭记》曰:“予讲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此文虽短,却强调了人人皆可为圣贤的道理,只要寡欲养心,那么自然可以诚立明通。养心亭建成之后,周敦颐亦在此小住。南宋时,合州因蒙古入侵,养心亭毁于战乱。明成化年间,合州知州唐珣仰慕周敦颐之学识为人,于是依旧址重建了养心亭,并于墙上彩绘周敦颐、张宗范的画像。清光绪年间,合州官员又在附近建甘泉寺,并塑周敦颐像,日夜香火供奉,并对养心亭予以修造,遂成今日之规模。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3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