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磁器口为何又称“小重庆”

重庆磁器口为何又称“小重庆”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磁器口位于重庆沙坪坝区,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重庆”之称,那么磁器口有哪些历史,为何又称“小重庆”呢?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这里地势极为优越,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之美誉。所谓一江,是指嘉陵江,古称“汉水”又称“内江”,流经磁器口使之成为江水下游的天然码头。

两溪是指清水溪和凤凰溪。清水溪穿磁器口正街而过。而凤凰溪自童家桥蜿蜒西南再流经老米市最后流入嘉陵江。

三山分别指马鞍山、金碧山和凤凰山。马鞍山位于古镇中段,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中有白色巨石耸峙崖边,因此磁器口原名“白岩镇”。马鞍山顶有宝轮寺,据传当年建文帝避难曾隐居于此。马鞍山为磁器口风景的最佳观景台,若要一览磁器口景色,必须登上山顶。

金碧山位于磁器口北面,而凤凰山与其相对雄峙于古镇南端。凤凰山呈南北走向,山形酷似凤凰,因此得名。陪都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曾驻扎此地,当时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美术大师和美学家都云集此地。

四街便是指磁器口正街(金蓉正街)、新街(金沙街)、横街、小街(金碧正街)。清朝初年,这里主要生产瓷器,但多为小作坊式生产。虽然工艺不断精进,但一直未能出蜀。民国初期,当地商绅集资建立“蜀瓷厂”,由此,这里的瓷器开始行销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陪都。因为古镇一江两溪的便利水运条件,这里成为嘉陵江中上游以及各支流州、县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一时商贩云集,船只往来,据统计,古镇码头每日进出船只达300多艘,且这些船只均载重为10吨,可见其繁盛。且为方便交易,这里自发形成专门的货物贸易区,米有米市、猪有猪市,铁货竹木陶瓷等皆各有专门区域交易。由此不知何时起,龙隐镇便开始成为瓷器口,因“瓷”“磁”相通,于是这里便被人称为“磁器口”。因为这种繁荣,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览此地时还有感而发题写“小重庆”三字,后刻碑留念于如今的古镇丁字路口处。磁器口码头贸易的繁盛一直延续至解放后,当年民谣中“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简练而形象地表现了磁器口的繁盛。“千人拱手”是说磁器口码头白天每日船只来往频繁,艄公划船拱手向此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入夜后这里灯火通明,通宵不夜。

20世纪50年代末,货物运转码头移至汉渝路,磁器口由此不再成为货物集散地,昔日的繁华与热闹一时成为了冷清和寂寞。后来,当地政府挖掘这里丰厚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将古镇打造成了民俗文化风景区。如今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榨油、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更可以尝到毛血旺、千张皮、陈麻花、椒盐花生、糍粑以及磁器口古镇老火锅等传统美食。作为民俗文化景区,这里又是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的绝佳展示地。每至传统佳节,磁器口举办的各种盛典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显示着这座千年古镇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磁器口因当年水运繁忙而被称为小重庆,但也有人说磁器口的发展和变迁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所以称之为“小重庆”,无论哪种解释,如今的磁器口和重庆一样,有美食,有文化,有历史,有现代的繁荣。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3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