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为何都城都不选在西安

唐朝以后为何都城都不选在西安

西安又名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建都最长的城市,但是自唐朝以后历朝为什么都不选择西安作为都城呢?据一些历史学者分析,原因可归结为三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

第一个是经济因素。形成一个都城,经济是基础也是必要的条件,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上层建筑的统治。在初期的关中地区,它的农业经济是很发达的,其有利条件也就因此吸引着西周到唐代的王朝在此建都。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战乱不断涌现,使得关中遭受几次惨重破坏,特别是经过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和隋末战乱的破坏以后,西安境内大量的水土流失,黄土的沙化和荒漠化不断加剧,导致农作物的灌溉水源日益不足。再加上从各地来的人口不断增加,人口的密集使有限的可耕地超出了它原本承受的范围,从而导致了粮食补给日趋困难。自唐中叶以后,由于北方长期因政治发动的战乱,经济日益萧条冷淡。此后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中心已不再是西安了,而且还呈现出逐渐东移的趋势。

第二个是政治因素。都城的选择不仅要求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地区,还要结合自身势力与地方势力强弱的社会因素而定。西安作为历经十几个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其中一些王朝和政权在建国之初就已经显示出了和当地地方势力的特殊关系,尤为显著的要数西魏和唐朝。西魏建立之初,企图凭借地方势力巩固政权,支持残局,不料后来反受到地方势力的挟制,从而形成两大势力对峙的局面。唐代的开创者本来就是当地地方势力扶持起来的,所以两者并未发生明显的冲突。但是追溯历史根源,自西魏至唐初,能够在长安起一定作用的地方势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关陇集团。从西魏和唐初的例子可以看出,长安长期作为都城是因为有关陇集团的存在,但是隋、唐为加强中央集权,都曾极力打击门阀氏族。特别是武周时期,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依靠庶族官僚的力量登上皇帝宝座的。武周代唐后,武则天怕当地关陇集团的势力不断壮大,间接影响她的统治,因此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其大加打压。从此关陇集团渐渐衰落,而另一股新生势力——关东势力却不断地壮大并崭露头角。安禄山戍守范阳,兵强马壮所向披靡,无人可以与之抗衡。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为了暂时得到安定,唐代宗竟“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其成了由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不仅让关东势力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势力,还造成了藩镇割据的不幸局面,其中以河北藩镇最为嚣张。唐中后期中央集权衰落,朝廷不得已重用藩将,导致这些藩将手中掌握了雄厚的兵力,骄悍难制。唐宣宗以后,唐中央已无力与藩镇抗衡,从此割据局势愈演愈烈。由于河北一带国防压力不断增大,唐朝的军事重心不得不东移。经济和军事重心都已东移,政治中心却仍集于关东,自然就生出问题来,故西安就随着关陇集团的衰落而衰落了。

第三个是军事因素。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安作为唐及前代的都城所在地,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周后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继秦朝后骄雄相夺的楚汉争霸,汉朝后叱咤风云的三国鼎立等,这些战争严重破坏了长安城及周边的土地。到了唐后期摧残程度更甚以往。因为战乱,长安曾两度被大火焚烧,烧毁后的长安城残破不堪,面目全非,到处都是断壁余灰,瓦砾成堆,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总而言之,西安之所以不再是唐以后历朝的都城,原因之一便是其基础设施遭到了无数战乱的严重破坏。虽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西安的经济得到改善,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如滔滔洪流势不可挡。古城长安从此失去了独领风骚的以往,只能是以区域中心的身份存在于更为广阔的中华版图内。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93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