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老西安都有哪些称谓

历史上的老西安都有哪些称谓

西安,现今陕西省省会,位于中国版块的内腹之地。它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它不仅孕育着历史文化的结晶,还传承了中华文明,并且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这么一个充满着历史气息的大都市,人们对它在各朝代的称谓都感到非常好奇。然而在历史长河中这里都有些什么名称呢?

顺着历史的发展,西安的称谓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丰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莽)—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注“永兴”)—长安(元)—长安(明)—长安(清)—长安(中华民国)—西京(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西周时期,西安当时被称为“丰镐”,它是根据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从而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的统一称呼。在当时的“丰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秦始皇把它称之为“内史”,也就是说相当于内务府一样。至西汉初年,项羽战败,刘邦定都关中为王,并且建筑新的宫殿,取名为“长安”,意思就是表达汉朝统治能够“长治久安”,随后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长安”渐渐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便出现了“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这一说法。到了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把它改名为“大兴城”。到了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为匡扶大唐江山,又恢复“长安”之名,希望沿袭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至元代,忽必烈拥兵入关,当时在忽必烈统治下的“长安”丧失首都地位,并把“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改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在周以前,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都属于郡、府级建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西安被国家正式改为陕西省的省会,从此停用“长安”这一命名,为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92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