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的建筑布局:分为南园、中园和北园

清晖园占地0.34公顷,分为南园、中园和北园三个景区。整个园林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是极富岭南特色的园林。

南园

南园方池是园中的水景区,主要建筑物有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等,由滨水游廊和木制通花做装饰的连廊相连接。

从华盖里直街横折,走一段路就可以来到古时清晖园的入口处——位于清晖园荷塘南角的小门厅。门厅至今还悬挂着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清晖园”牌匾,“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大家风范显露无遗。

走出门厅,进入园内,再穿过一段依墙而建的走廊,顿感豁然开朗,举目四望,已经到了澄漪亭挑廊。澄漪亭与船厅互为对景,如果是春天,打开窗户,便可看到近处的玉堂春开得如火如荼,花大如碗,又可见飞燕掠碧;高低错落、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仿佛近在咫尺。远眺,有树龄达百年之久的、地质史上“中生代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东望,便是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

中园

中园是园内景色最集中的游览区,主要有船厅、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建筑,周围厅敞栏疏,径畅台净,浓荫匝地,花亭、狮子山等园林小筑掩映在绿云深处,景色十分宜人。

船厅是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而建的两层楼屋,分船头、船舱和船尾,这在我国建筑设计上是唯一的特例。船厅又叫“小姐楼”,传说龙家那位才华横溢、气质如兰的龙吟芗小姐曾经在这里居住,因而有了这个别称。船头向北,如同在等候佳人登船,同赏这人间美景。船厅旁边有一棵百年桂圆树,苍郁繁盛,浓荫遮天蔽日,如同巨伞擎于船厅旁,其投影在水面,如同在其间洗涤墨绿绸缎,有风吹过时,顿感凉爽惬意。荷塘里水质清澈,各种观赏鱼嬉戏其间,水面如镜,风吹过,涟漪细细,清雅又不乏生气。船头种有沙柳,沙柳旁边的百年紫藤犹如一条缆绳缠绕在沙柳上。每到阳春三月,紫藤开满蓝紫色小花,如同缀满了风铃,花香 袭人。船厅后面,又种有一棵木棉树,奇特之处在于该树开花为淡黄色。岸边花木繁多,蕉叶弄影,是极佳的待客品茗、赏荷怡情之处。

与船厅骈肩而建的是惜荫书屋与真砚斋,是龙氏的子孙、公子小姐们念书学文之所。而建于庭院深处,靠原后门的两座院落“归寄庐”与“笔生花馆”分别为园主的起居室与做学问的书斋。

北园

北园是园主们日常生活起居之所,以竹苑为代表。此处建筑较为密集,楼屋栉比,巷院兼通,假山迎面,修篁夹道。

从院内建筑的装饰可以看出,园主对竹十分喜爱。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此外园内还多处有“岁寒三友”的形象。园主还特意在南楼的后面修建一座院落,称为“竹苑”。竹苑地形狭长,却遍植翠竹。只见青翠欲滴,竹影婆娑,穿梭其间,如同置身世外桃源。

清晖园的植物种类丰富,除了岭南的许多名贵花草树木,主人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此外还特意从山东等地搜集了龙顺枣、龙爪槐等树种。

清晖园的设计建筑者精巧构思,充分运用了小中见大、虚实相济、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延长游园路线等构图手段,使得清晖园在数亩地之间,造就了一幅气象万千、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的生动的岭南画卷。清晖园将明清文化、岭南古建筑艺术、江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完美融合于一体,造就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仙境胜地。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7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