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楼的来历:因《水浒》而闻名,背后的历史渊源

浔阳楼的来历:因《水浒》而闻名,背后的历史渊源

九江背靠庐山濒临长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古时候,这里曾称浔阳,城内建有闻名天下的浔阳楼。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风貌古朴的仿宋建筑。当年,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泼墨,就连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把这座楼写进了故事,浔阳楼因此而扬名。

九江自古以来便是长江南岸的经济重镇,雄踞江畔的浔阳楼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楼题诗。

唐贞元年间(785~805)出任江州刺史的诗人韦应物在《登郡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子弟》一诗中写道:“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后来也在《题浔阳楼》一诗中写道:“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接着,这位江州司马又于浔阳江边偶遇琵琶女,在“青衫泪湿”之后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此外,清代诗人佟法海等人均有吟咏浔阳楼的诗作。

浔阳楼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人们可以推测出它建于1200多年以前。据史料记载,浔阳楼最初只是一座民间小酒楼,后来在宋代经过重修并屡经兴废,那时的“浔阳楼”三个大字即为苏轼所写。传说当年大文豪苏轼本来打算写“浔阳酒楼”四个字,没想到三杯两盏下肚,酒意上涌,竟把“酒”字上泼了几点污墨。他索性将错就错,去掉了“酒”字,只要了“浔阳楼”三个字,不曾想浔阳楼反倒因此气势大增。

前有白居易题诗,后有苏东坡题字,但真正让浔阳楼名声大噪的其实是施耐庵笔下的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水浒传》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里,着重描述了梁山 泊首领宋江在此题反诗、众好汉奔赴江州劫法场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据书中记载,宋江登上浔阳楼,望着奔流江水,喝下几杯美酒,顿时雅兴大发,要来笔墨就在酒楼墙壁上挥毫写下扭转他命运的那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正是这首诗让他难逃牢狱之灾,最后不得不率领众好汉上梁山。

随着《水浒传》流芳百世,小小一座浔阳楼也跟着闻名天下。但不幸的是,这座史有闻名的文化古楼后来全部被毁,现在伫立在浔阳江边的是后人根据旧时浔阳楼的建筑形式重新修建的一座仿宋古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5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