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什么意思
民俗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总是会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从而赋予其强烈的时代特点。以发式习俗为例,我国明朝以前的男性,都在头顶上将头发梳成发髻,这一习俗在我国古代延续传承了几千年。可是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强迫中原民众臣服于他们的统治,便强行推行满族的剃发梳辫习俗。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男子先后剪掉了辫子,进而效法西方,将发式留成分发、背发、平头、光头等,直至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如此。这都是民俗文化的时代性特征的真实表现。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又称地理性特征或乡土特征,是民俗文化特征在空间上的表现。无论哪一类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都会不同程度地染上地方色彩。如在饮食习俗方面,我国民间常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不完全准确,但大致上反映了不同地域饮食习俗的特色。标志着我国饮食特色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各有特点。再如在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大年初一要吃面条或元宵,而在北方多数地区则流行吃饺子的习俗。即使同样属于北方,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差异,如在河南,有的地方初一吃的饺子要和面条同煮,名曰“穿丝元宝”;豫西一带初一早上吃的饺子要与粉皮同煮,名曰“金粉皮水饺”,等等,都反映了民俗的地域性特点。古人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民俗的地域性特征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