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治时期”是指哪个时期?
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是阿克巴,在他统治期间,印度的国力又一次变得强盛起来。这是自戒日王之后,印度历史上又一光辉的时代,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大治时期”。阿克巴也因此声名远播,被人们尊称为莫卧儿大帝。
阿克巴的父亲胡马雍战功赫赫,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地区。胡马雍去世后,那些被他征服的地区开始爆发叛乱。其中有一位名叫赫穆的将军,率领着5万骑兵、51门大炮和近千头大象,攻陷了阿格拉城。
为了抵抗赫穆的大军,阿克巴和姑父巴伊拉姆汗率领1万大军,在帕尼帕特与之展开交战,这就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帕尼帕特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阿克巴巧妙运用战略,先派一支小分队去攻打赫穆大军的侧翼,给其造成一定的混乱之后,乘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在混战中,赫穆被莫卧儿军士用箭射中,他的军队也开始连连溃败。巴伊拉姆汗趁着赫穆昏迷之际将他活捉了,并且把他带到阿克巴面前,准备将其处死。然而,阿克巴却将他释放了,因为在阿克巴看来,杀死一个受伤的俘虏是不应该的。
打败赫穆大军后,阿克巴的军队势如破竹,统一印度半岛北部后,又征服德干高原地区。而被阿克巴擒获的首领,无一例外都被他释放了。不久,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被阿克巴征服了,人们佩服阿克巴的勇敢,同时也感激他的宽厚仁慈。
阿克巴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阿克巴根据以前伊斯兰帝国皇帝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只是用武力征服,人心永远不会归服;只有实行仁爱和平的统治,人们才会真正归服。阿克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正是秉持了这样的理念。
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徒,阿克巴本应该娶一个伊斯兰贵族做妻子,但是为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印度文化更好地融合,增进两个教派之间的感情,他破例娶了一位拉其普特人的公主。这种做法不仅加速了莫卧儿帝国向印度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同时也让拉其普特人和其他一些人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
阿克巴娶了公主之后,把她的哥哥也召到身边做大臣。后来,阿克巴的太子也娶了拉其普特人的公主为妻。不仅如此,阿克巴还把首都从德里迁到阿格拉,在西克里建造印度式宫殿。阿克巴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废除了非伊斯兰教徒的人头税等税收。同时他还研究各种宗教的教义,对伊斯兰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便吸引更多的印度教徒加入这种新教。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在他统治期间,印度北部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文化融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除了宗教上的贡献外,阿克巴还在皇宫里建立了图书馆,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并召集一些拥有新思想、新发明的人来到宫中,给他讲解政治、文化和宗教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印度教僧侣和基督教教士都在他那里受到了很好的礼遇。阿克巴努力学习,并积极将各种想法付诸实践,对当时印度的文化、艺术、音乐、建筑、科学等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在他统治印度的近50年中,印度又一次呈现出繁盛景象。